前幾天發生了一件小插曲,
讓我有機會做回想並省思
雖然小時候常說長大後我不要那樣....
但事實上,在自己不自覺的時候
正把小時候不喜歡的情境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
比如說,有時會覺得大人們有必要這麼激動嘛?!好好說不就好了
但在孩子一而再,再而三地做出同一件讓我們不悅的事時
自己也難免大聲,激動地制止
冷靜後回過頭想一想
“有必要那麼激動嘛?!”
除了我們會複製自己原生家庭的教育及情緒反應
其實小孩們也會複製他們所看到的我們
小插曲是:
那天接哥哥放學時,
弟弟沒睡飽,所以一路上都在大哭
通常發生這種事時
哥哥都會很溫和的安慰,唱歌
或是忽略
但是那天因為哥哥自己也很累了
想在車上休息
已經安慰過,也唱歌給弟弟聽
但是弟弟還是很瘋狂大哭
於是哥哥崩潰了
激動地大喊“閉嘴”,“不要再吵了”
然後用手捂著弟弟的嘴巴~~~~~
突然間,我想到
從他小時候,當他崩潰大哭
無法自己停下來時
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對他
比他更大聲的叫他“閉嘴”,“安靜”
甚至情緒不好時會動手
回頭想想,
很謝謝小草來當我的小孩
他有一顆寬大的心
會原諒爸爸媽媽不管多任性的傷他的心
不管我們對他發多大的脾氣
他還是這麼愛我們
也常常懂事的幫忙,做家事也好,照顧弟弟也是
如果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
要先從我們做起才是!
說起來真的很簡單
但是沒有常常提醒自己,真的很容易忘記~~~~
寫下這個,是為了提醒自己
希望可以變成更好的媽媽
更好的行為模範
前天,當他又在亂哭抱怨,不想洗手時
我並沒有生氣,只是不停模仿他的亂哭,他亂說的話
結果不到兩分鐘,他笑了
然後說“可以請你不要再學我說話了嗎?”
我:可以呀,那現在你要做什麼呢?
小草:要洗手
於是他就心甘情願地把該完成的事完成了
我想,四歲半的小孩
其實真的是很能溝通,講道理的年紀
當他冷靜時,通常只要充分解釋這麼做的原因
他都是能夠配合的
問題只是在,當他不冷靜時
我們能不能夠不要隨他起舞,不要被他影響到我們的情緒?
大人,不應該用自己的優勢去權威式的強迫他們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
而應該協助他們了解,大人的想法與期待
我希望不管他變成什麼樣的人
都能像現在這麼勇敢,儘管犯錯,改進後,繼續往前走!
都要能夠保有同理心,好奇心,尊重他人並友善地對待這個世界